


组织状态:正常 | 组织类型: | 信用状况: 无异常 |
组织标识: 暂无标识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药生所)创建于1958年,原名抗菌素研究所,前身可追溯到北洋政府时期的北平天坛中央防疫处,是中国抗生素的发源地和摇篮。自成功研发第一支青霉素以来,迄今已完成了临床各大类几十种抗生素的研发,占国产抗生素50%以上。为我国抗生素的研发、人才培养及产业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在国家感染性疾病控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药生所的重点领域与特色专业是抗感染药物、微生物药物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优势在国内一直保持领先地位。100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成果奖及省部级奖励等。
药生所现有职工约300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和优青获得者、国家和部委突贡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已汇聚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
药生所的“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于2001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内该专业领域的唯一二级重点学科,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药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61年开始招生以来,迄今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近千名,多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青年学者奖”等奖项,为我国药学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药生所重视并广泛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开展新药的合作研究,承担了美国盖茨/NIH基金“全球重大卫生挑战计划”重大药物专项课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药用微生物资源发现与利用的合作研究。
目前,药生所已形成了综合的新药研发体系,范围涵盖了药物研发从上游到下游的各个环节,在保持抗感染和微生物药物传统领域优势的同时,在抗代谢综合征、抗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生物技术药物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细胞机制抗病毒、微生物组合生物合成、抗代谢综合征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药生所将充分发挥微生物资源和现代生物技术与新药研发技术等基础优势,以抗感染、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抗代谢性疾病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研发为重点,加强抗耐药菌、抗病毒药物、抗体靶向抗肿瘤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合成生物技术及创新微生物药物研究,在药学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及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朝着国内领航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前进,努力建成国家抗感染药物研发核心基地和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高层次特色人才培养教育核心基地,为我国卫生健康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100000400819808G | 社会组织名称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
党建/主管单位 | 证书有效期 | -至- | |||
注册号 | 登记管理机关 | ||||
法定代表人 | 邵荣光 | 成立登记日期 | 1970-01-01 | ||
注册资金 | 1850万元人民币 | 所属省份 | 全国 | ||
所属城市 | 所属区县 | ||||
住所 | 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西里1号 | ||||
业务范围 | 开展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促进医药科技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免疫学研究肿瘤学研究病毒学研究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研究药物分析研究微生物与生物化学药学研究老年医学研究细胞生物学研究分子病理学研究中药学研究药剂学研究生药学研究蛋白质化学研究菌种保藏研究发酵工艺学研究提炼工艺学研究细胞工程研究新药研制开发相关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与专业培训 |
年检年度 | 年检结果 | 年报公开 |
暂无数据 |
荣誉名称 | 授予表彰单位 | 表彰日期 |
暂无数据 |
评估等级 | 有效期起 | 有效期止 | 评估状态 |
暂无数据 |
1
文本已超出限制,最大输入200字
举报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