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安全登录
登录即表示同意《会查查用户协议》
我要
关注
我要
分享
TOP

中国法律史学会

010-64022187
更多电话
010-64022187    010-64022187
收起
-
http://cilh.cssn.cn/

机构简介

组织状态:正常 组织类型:社会团体 信用状况: 无异常
组织标识: 暂无标识

1979年9月,我国法史学者自愿组织成立了中国法律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是中国法学界最早组织成立的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学会是在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的独立的非营利性法人,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团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学会常设办公机构设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地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 

 

1979年9月,在长春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法律史学学术研讨会,这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湖北财经学院等单位筹办,共有来自全国法律院系、研究机构以及法院、杂志社、出版社等三十多个单位,八十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上有三项重要议程:一是讨论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问题;二是听取了李光灿关于编写《中国法律思想史》(多卷本)、张晋藩关于编写《中国法制史》(多卷本)的初步设想;三是审议学会章程,成立学会组织。1979年9月17日,与会代表讨论通过了《中国法律史学会章程》,并推选出由16位理事组成的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会,推选解铁光为会长,李光灿、肖永清、叶芳炎、张希坡、栗劲为副会长,韩延龙为秘书长,马朱炎为副秘书长,中国法律史学会自此正式成立。1979年召开的成立大会奠定了学会的学术基础和组织基础。 

 

学会始终秉承以下研究宗旨: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开展法律史和法律文化的研究,为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 

(二) 组织和推动法律史和法律文化的研究,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 

 

学会的业务范围包括:召开全国性学术年会和专题性的学术研讨会;组织力量研究法律史和法律文化的重大课题,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课题;组织、推动各国、各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法律人才,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编辑出版学会刊物、学会通迅和学会组的其他学术著作; 从事国家社会团体管理法规所允许的其他活动。 

 

学会会员分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两种: 

(一)全国各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法律院系的法律史和法律文化教学研究机构(研究室、教研室、研究中心),均可按照学会章程的规定成为团体会员。目前学会有团体会员32个。 

(二)凡从事法律史和法律文化研究的学者,均可按照学会章程的规定申请加入学会,成为个入会员。目前学会有个人会员800余人。 

 

依照学会章程,学会通过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实行民主管理。会员代表大会是学会的最高学术权力机构,由其制定和修改章程,选举和罢免理事,决定学会的工作任务和其他重大事项。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选举和罢免常务理事。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代行其部分重要职能,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会从挂靠单位常务理事中推选出会长一人,为本会法定代表人,主持学会的日常工作;推选出执行会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 

自1979年成立以来,学会内部先后成立了10个专业委员会和分会:1982年4月成立了外国法制史研究会,1991年独立登记,不再隶属于学会;1983年8月成立了东北地区分会;1986年7月成立了西南地区分会,1991年3月更名为民族法律文化分会;1986年8月成立了中国法制史研究会,后更名为中国法制史专业委员会;1986年8月成立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后更名为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 1990年3月成立了外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后更名为西方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1990年3月成立了中国法律古籍文献研究会,后更名为法律文献古籍整理专业委员会;1991年6月成立了儒学与法律文化分会,以及老庄与法律文化分会;1991年至1992年期间成立了东方法律文化分会。学会所属专业委员会和分会编辑了多种连续出版的学术集刊如《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中西法律文化》、《中华法系》、《法律史评论》、《法律文化论丛》等,在各专业领域对中国法律史学做出了精深的拓展。 

 

自1981年开始,学会先后主持编辑了专业性学术丛刊《法律史论丛》、《法律史论集》、《法史学刊》、《中国法律史研究》,丛刊虽多次易名,但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增进法律史学的交流,推动学术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3年《法律史通讯》创刊,20世纪80年代该刊由《法律史论丛》编委会不定期编辑出版,曾出刊20余期。在90年代以后,《法律史通讯》改由学会秘书处编辑出版,内容包括:学会建设、学会重要活动、成果介绍、会员论坛、国外研究动态等栏目。后来《中国法律史学会简报》取代《法律史通讯》,成为学会信息交流媒介。2002年,鉴于互联网的发展,学会决定终止纸质简报的编辑,在2004年正式创办了“中国法律文化网”,由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承办,从此网站成为学会展现研究成果、交流学术信息的平台。 

 

1983年8月,学会首届年会在西安召开,由西北政法学院承办;此后1986年至1990年举办了第二、三、四届年会。至1995年8月,学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1995年学术年会,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承办,自此学会每年定期举办全国性学术年会。各届年会的组办者曾先后多次评选“法律史学优秀成果奖”。2015年12月,为了鼓励法律史学者积极深入地研究法律史学问题,促进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借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倡导下,在学会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下,学会组织了首届“中国法律史学会优秀研究成果奖”的评选。自学会成立以来,法律史学者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了一系列有重大学术影响力的著作。1979年9月在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大会上提出有关编写《中国法律思想史》(多卷本)和《中国法制史》(多卷本)的设想,在十几年之后先后得以实现。李光灿和张国华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多卷本)在1996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张晋藩主编的《中国法制通史》(多卷本)在1999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两部多卷本由百余位中国法律史学专家共同完成,对于推动中国法律史学的繁荣功不可没。杨一凡主编的《中国法制史考证》(甲乙丙丁4编)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汇集了海内外上百名法律史学者高水平的考证论文和专著,集法律史考证研究之大成。  

 

参考文献: 

中国法律史学会撰稿:《中国法律史学会》,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全国性学术社团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2015年印制。 

霍存福、刘晓林、冯学伟、张珊珊撰稿:《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册》(1979-2009),中国法律史学会2009年年会会务组印制。 

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51100000500004518A 社会组织名称 中国法律史学会
党建/主管单位 证书有效期 0100-01-01至0100-01-01
注册号 3576 登记管理机关
法定代表人 杨一凡 成立登记日期 1991-08-23
注册资金 10万 所属省份 北京
所属城市 北京市 所属区县 东城区
住所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
业务范围 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国际合作咨询服务
信用记录
行政许可
年检信息
年检年度 年检结果 年报公开
2019 合格
2018 合格
2017 合格
2016 合格
2015 合格
2014 合格
2013 基本合格
2012 基本合格
2011 基本合格
2010 基本合格
2009 合格
2008 合格
2007 合格
2006 合格
2005 合格
2004 合格
表彰信息
荣誉名称 授予表彰单位 表彰日期
暂无数据
评估信息
评估等级 有效期起 有效期止 评估状态
暂无数据
行政许可成立公示信息
许可事项 列入日期
暂无数据
行政许可变更公示信息
变更登记事项 变更登记内容 变更前内容 变更后内容 变更登记批准日期
法定代表人变更 由夏勇变更为杨一凡 夏勇 杨一凡 2009-06-25
举办活动
暂无举办活动
会务动态
暂无动态

1

0/200

文本已超出限制,最大输入200字

举报

  • 其他

活动名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活动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