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状态:正常 | 组织类型:社会团体 | 信用状况: 无异常 |
组织标识: 暂无标识 |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China Ocean Mineral Resources R & D Association,简称“中国大洋协会”)于1990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其宗旨是:通过国际海底资源研究开发活动,开辟我国新的资源来源,促进我国深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维护我国开发国际海底资源的权益,并为人类开发利用国际海底资源作出贡献。
中国大洋协会自成立以来,在国家海洋局党组和协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国家各综合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统筹国内各领域、各专业优势力量开展国际海域工作,在维护我国国际海域权益、开发国际海底资源、发展深海高新技术、参与国际海域事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1991年3月5日,经联合国批准,中国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登记注册为国际海底开发先驱者,在国家管辖范围外的国际海底区域分配到15万平方公里的开辟区。1999年3月5日,在完成开辟区50%区域放弃义务后,中国大洋协会在上述区域最终获得7.5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拓展了我国资源储备新来源。
1997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国际海底管理局批准了中国大洋协会在其多金属结核矿区15年的勘探工作计划。随后,中国大洋协会于2001年5月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了《勘探合同》,标志着中国大洋协会正式从国际海底开辟活动的先驱投资者成为国际海底资源勘探的承包者。
继2001年在东北太平洋获得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后,中国大洋协会于2011年在西南印度洋获得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2014年在东北太平洋获得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合同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三种资源、三块矿区”的国家。
在深海装备和保障能力方面,逐步形成“三龙”(“蛟龙”号、“海龙”号和“潜龙一号”)和四大装备(中深钻、电视抓斗、声学拖体和电磁法)为代表的深海装备体系,以及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为代表的大洋保障体系。
在参与国际事务方面,中国大洋协会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履行承包者义务,特别在深海环境保护方面,组织国内优势力量,开展实质性研究,切实履行合同义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中国大洋协会正以“自强、探索、奉献、和平”的大洋精神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载人深潜精神,紧跟国际海底活动新动向,谋求我国大洋事业新发展,秉持“持续开展深海勘查、大力发展深海技术、适时建立深海产业”的大洋工作方针,为维护我国国际海域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努力奋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51100000MJ00028226 | 社会组织名称 |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 ||
党建/主管单位 | 证书有效期 | -至- | |||
注册号 | 3410 | 登记管理机关 | |||
法定代表人 | 刘峰 | 成立登记日期 | 1999-03-03 | ||
注册资金 | 10万 | 所属省份 | 北京 | ||
所属城市 | - | 所属区县 | - | ||
住所 |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一号国家海洋局 | ||||
业务范围 | 国际合作专业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展览展示咨询服务 |
年检年度 | 年检结果 | 年报公开 |
2019 | 基本合格 | |
2018 | 合格 | |
2017 | 基本合格 | |
2016 | 基本合格 | |
2015 | 合格 | |
2014 | 合格 | |
2013 | 基本合格 | |
2012 | 合格 | |
2011 | 基本合格 | |
2010 | 合格 | |
2009 | 合格 | |
2008 | 合格 | |
2007 | 合格 | |
2006 | 合格 | |
2005 | 合格 | |
2004 | 合格 |
荣誉名称 | 授予表彰单位 | 表彰日期 |
暂无数据 |
评估等级 | 有效期起 | 有效期止 | 评估状态 |
暂无数据 |
1
文本已超出限制,最大输入200字
举报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