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消防基建建设专委会、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吉林省商务厅、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吉林省红十字会、长春市应急管理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长春市委员会、吉林省应急管理学会
协办单位: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吉林省物流行业商会、吉林省安全生产协会、吉林省安全科学与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长春晶远国际会展集团
宗旨:提升安全应急保障水平、促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推动安全应急技术转化、完善安全应急服务体系、增强全民安全应急能力
主题:合作、联动、创新、共享(国际合作、政企联动、技术创新、成果共享)
规模规格:1、总体展出面积50000 平方米;2、国内外参展企业500+;3、参与国家50+,国际采购团100+;4、邀请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 强企业、中国民营500强企业高管100位;5、邀请国内省(区、市)及副省级、省会城市代表团500个;6、邀请国内外知名媒体300+;7、邀请专业观众100000+;
主要内容:2020“一带一路”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由会议论坛、经贸合作、展览展示、互动演练四大板块构成。
观众组织:1、国际组织:驻华使领馆、IAG 国际救援组织联盟、亚洲灾害预防中心、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中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100 个国际采购团;2、政府部门:工信部、空管局、国家安全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公路局、水运局以及各省、市、自治区主管道路运输安全、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技术装备部领导;消防救援局、森林消防局、煤监局、地震局、气象局、海洋局、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防汛抗旱办公室、人民防空办公室、海洋局、各地救灾物资储备库、安全产业示范园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等;3、军民融合: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兵器、舰船、雷达、电子、核工业等各军工企事业单位、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内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4、行业协会: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中国民用航空应急救援联盟等***行业学(协)会代表以及国内其他地区应急管理学会、应急产业协会、安防、消防行业商(协)会、灾害防御协会、***产业协会等;5、救援队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红十字救援、蓝天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曙光救援队以及全国各地其它应急救援队伍等;6、其它:建设施工单位,工程商、代理经销商、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公司、交通设计院、规划设计院、科研院所、安防工程公司、建筑工程公司、房产物业、机场、石油化工、矿山、电力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商等。
展品范围
1、灾害预测、检测技术与设备:灾害与检测(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泥石流、海洋灾害、水旱与火灾害、桥梁与隧道安全防护等)预警、预防、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及应用技术;
2、灾害救助技术与设备:应急通讯设备、卫星通信站、短波电台、移动应急通讯车、应急通讯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移动视频技术、卫星导航系统、遥感系统等;
3、应急保障设备:公共广播系统、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救援应急指挥系统、仓储车、指挥车、宿营车等特种车辆、排烟设备、自动式防火系统设备、水处理系统、各类环保使用技术等;
4、应急急救技术与设备:现场急救箱包、后送转运装备、紧急救治装备、医技保障装备、卫生防疫装备、信息化智能化装备、三防医学救援装备、机动医疗平台、现场采样用品、医疗器械、灾害救助药品、医疗急救车、卫生防疫车等特种车辆、医院紧急救援服务、现场流动急救医疗技术等;
5、应急救援设备:照明设备、热成像仪、空气呼吸器、搜救设备、救生器材、救援音视频监控系统、生命探测仪、救援车辆等;起重、支撑设备、破拆工具、电源配电车、修理车等特种车辆、大型挖掘机、重建设备等;
6、救灾储备物资和公众减灾以及家庭应急用品:帐篷、棉衣、棉被、毛巾、食品、饮水、医疗急救用品、通讯、照明、取暖、自救逃生工具、收录机、呼吸面罩、灭火器等;
7、安全防护技术与设备:个人防护用具、安全带、防护衣、防护口罩、面罩、眼镜、手套、鞋;金融系统保安防范产品、消防救援器材、反恐设备、装备类、安全生产检测设备、安全防护技术设施设备、环保设施、交通安全设施、机械安全系统、监控系统、火灾警报系统、专用安全车辆等;
8、系统:航测、农用植保、核辐射探测、航拍摄影、灾情监视、交通巡逻、治安监控、救援运输飞机、直升机、滑翔机等;
9、防汛与抗旱设备区及交通应急装备:排水车、防洪仪器、发电机组、净水设备、堵水设备、排水设备、救生器材、抢险/运输车辆、潜水及冲锋舟、智能交通设备、道路安全设备、防汛特种车,监测仪器、照明设备、防汛指挥系统等防汛和抗旱相关产品等;
10、消防展区:消防车辆和设备、消防器材及产品、防火设备及材料、消防系统、救援及安防器材、消防装备、消防站建设,消防技术等;
11、公共安全:信息和通信技术、指挥控制、IT 安全、数据分析、刑事调查、反恐反毒排爆等;
12、灾前防御产品和灾后重建设备: 防灾减灾相关产业、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方案、设计、城市应急系统等;
13、互联网+防灾减灾应急产品: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信息安全、大数据等。
互动演练:设置科普体验区、综合救援演练区、民众学习互动体验区、救援联盟与产业对接交流区,并设立模拟地震体验、模拟灭火、逃生滑道、高空缓降、烟道逃生等互动体验设施,增强互动体验性。举办系列救援演练及企业实操演练等一系列演练活动。通过系统化的体验、演练活动,提高全民防灾救灾意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展会成果。
1
文本已超出限制,最大输入200字
举报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