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电力系统与绿色能源大会(PSGEC 2021) |
【EI/CPCI/SCOPUS检索】2021年电力系统与绿色能源大会(PSGEC 2021)
【报告专家】(更多报告专家持续更新中) 主旨报告 1. 沈沉教授,清华大学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IEEE高级会员,CIGRE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包括智能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风电并网后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理论与方法,电力系统紧急控制与风险评估,微电网规划、仿真、分析、运行及控制理论与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项目20多项。 2. 顾伟教授,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分布式发电与主动配电网研究所所长,中国仿真学会电力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电力系统仿真、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综合能源及配电网等领域的研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件、美国发明专利1件,受理公开国家发明专利30件、美国发明专利4件。 3. 查晓明教授,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IEEE会员。长期从事大功率电力电子及其系统的应用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及系统、智能电网及新能源发电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高压大功率电机的变频调速技术等。 4. 周明教授,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IEEE会员。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与自动化专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电并网分析与调度运行;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电力市场。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国网公司科技项目3项。 5. 李达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IEEE PES中国区储能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供电协会高级会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负责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重点专项,主持南方电网公司科技项目4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4项。长期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有源滤波器和FACTS技术、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电机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的研究。 6. 汪可友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IEEE会员,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晨星学者,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编委,CSEE-JPES和PCMP青年编委,《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致力于新能源、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领域的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电网仿真分析、主动配电网、微电网运行控制等研究。先后承担国家863、科技支撑、科技部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特邀报告 1. 彭道刚教授,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发电过程智能管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智能发电、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 方陈博士,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力储能技术”技术委员会(IEC TC120)专家委员,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长期从事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科研管理工作。 3. 陈颖研究员,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IEEE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实时仿真、电磁暂态仿真、电力系统、并行计算、暂态仿真、信息物理系统建模、信息物理系统脆弱性评估、信息安全、信息攻击、信息物理系统风险评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863 子课题 1 项。 4. 沈小军教授,同济大学 IEEE会员,上海电机、电工工程学会电器专委会委员。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风电场大数据与风参数预测;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城轨交通系统建模仿真与节能;电网实景数字化与数字孪生技术;电力设备状态感知与智能诊断 。 5.韩蓓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大规模新能源与微电网多点接入稳定性,交直流微网与能源互联网运行模式,配电网分析数据挖掘技术。 6.文书礼助理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移动微电网、可再生能源集成、储能系统机器学习和计算智能。
|
|
|
1
文本已超出限制,最大输入200字
举报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