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AEIC学术交流中心
重要信息
大会时间:2020年9月25-27日
大会地点:中国-合肥
一、会议简介
第七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国际论坛(IFEEA 2020)定于2020年9月25日至27日在中国合肥召开。会议主要围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人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前沿科技的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和参会。
二、论文评审及出版
1、EI会议论文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由IEEE CS-Conference Publishing Services (CPS)出版,见刊后由期刊社提交至IEEE Xplore, 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IFEEA2017 EI检索记录:click
IFEEA2018 EI检索记录:click
IFEEA2019 EI检索记录:click
* 在线投稿点击:艾思投稿系统
*论文模板官网下载
2、SCI期刊(投稿时备注“IFEEA2020”将享有优先审稿及录用)
额外征集优秀论文,按SCI期刊论文要求审稿,直接推荐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SCI期刊发表
期刊1:Computer communications (ISSN:0140-3664, IF=2.766, 专刊)
期刊2:Electrical Engineering (ISSN:0948-7921, IF=1.296, 正刊)
* SCI论文请用WORD(.doc)格式投稿,排版暂无严格要求,通过审核后将给出论文模板
* 支持线上一键投稿→【艾思SCI投稿系统】
三、征文主题
1、电子科学与工程
2、电气自动化
3、控制工程
4、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
5、电路和系统
6、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
7、智能优化算法和应用
8、计算机集成制造
*更多征稿主题(click)
四、投稿方式
1、AIS平台投稿:请将排版好的论文全文投稿至艾思投稿系统。(如无法跳转,请前往官网查看)
投稿须知:
1)论文必须是英文稿件,且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
2)论文不得少于4页,论文排版格式以及投稿方式详见网站说明。
3)审稿流程:本次会议采用先投稿,先送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审稿周期约1-2周。
4)如需翻译服务,可将中文稿件发会议邮箱:ICLTEE@vip.163.com并备注翻译,具体事宜咨询会务组。
五、参会方式(注:会议有主讲报告、口头报告及海报展示环节)
1、作者参会:录用文章允许一位作者免费参会;
2、主讲嘉宾:申请主题演讲,由组委会审核;
3、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4、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打印;
5、听众参会:只参会听讲,也可申请参与演讲及展示;
六、注册费用
类别 注册费(人民币)
第一篇投稿(4页) 3000RMB/篇
第二篇投稿(4页) 2800RMB/篇
超页费(第5页起算) 300RMB/页
仅参会不投稿 1200RMB/人
加购论文集 500RMB/本
* 论文注册费用包含一名作者的参会费用和一本会议论文集;
* 会议注册费不包含SCI论文版面费。
七、会议日程
日期 时间 内容
2020年9月25日 13:00-17:00 报到注册
2020年9月26日 09:00-12:00 主题报告
12:00-14:00 午餐休息
14:00-17:30 口头报告
18:00-19:30 晚餐时间
2020年9月27日 09:00-18:00 学术考察
Organizing Committees:
Prof. Hongwei Li,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ina
Vladimir Alekseevich Sokolov, Saint-Petersburg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nping Jia,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George A . O'Dohert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USA
Minsheng Hua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Jingtao 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Aijie Wa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na
Huiwang Gao,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Boxue Du,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Renjie Do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Ming Do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
Carlos Caceres,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Shupei Cheng, Nanjing University, China
Haozhong Che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
Lam Kin Ch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kong, China
Wenbin Cai, Fudan University, China
Heinz-Gunter, Brokmeier, Technische Universitat Clausthal,Germany
Jinglong Bu,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China
Shahrum Abdullah, University Kebangsaan Malaysia, Malaysia
1
文本已超出限制,最大输入200字
举报
其他